不同阶段也不完全一样,像中学的时候做竞赛,主要是兴趣。除了兴趣之外,就是如果竞赛考得好,可以不参加高考,能保送,这也是中学的时候学数学竞赛的动力。当然,主要是有兴趣,觉得数学这个东西挺有意思。现在做数学,心思能平静下来。我虽然没做过别的工作,我做别的工作可能也不太适合(我会有一种比较浮躁的感觉)。做数学,想数学问题的过程,我还是挺享受这种感觉,也就是这样,也没有什么总在提醒自己的动力的东西。
它就是用“我”的口吻来写的。传着传着,网上别的媒体的转载,就成了作者是我了,据说“我”还因为这个得了某个文学奖。从网上可以查到我得文学奖。那时候年纪小,也不知道这种事应该怎么处理。后来我写过一个澄清,但是也没什么太大的效果。
《一周财经:债券通掀开面纱 中国金融开放再下一城》一个身穿红色外套的小男孩正在蹦蹦跳跳地走在街上,一辆忽然停下的私家车下来一名男子,快步靠近男孩,把小孩强掳上车。竟然有人抢小孩?!这样的场景真是惊呆了所有吃瓜群众,只见后面一位背着书包老人马上追上去




